欲盖弥彰的成语故事

拼音yù gài mí zhāng
基本解释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欲盖弥彰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掌握着齐国的军政大权。后来他去吊唁齐国棠邑大夫棠公,迷恋上了棠公的妻子棠姜,便不顾众人劝阻,娶其为妻。齐庄公很好色,他明知棠姜已改嫁崔杼,仍和她私通。崔杼知道后,便借口有病不上朝。庄公乘探视崔杼之机私会棠姜。崔杼便设计将他杀了,并立景公为齐国国君,自己当上了丞相。齐国负责撰写国史的人比较正直。他不顾崔杼多次暗示,以一个历史家的角度,据实记述,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这可是十恶不赦之罪,会被天下人所耻笑。崔杼一看,当然恼怒万分,心想你不笔下留情,我也不给你活路。于是,就杀了那个史官。可他不知道欲盖弥彰的意思,继任的史官同样如此,秉笔直书。崔杼又想,既然杀一个不能堵住你们的嘴,又何妨再杀一个,就不信你们不怕。他把这个史官也杀了。可是第三任史官仍坚持原则,崔杼也知道杀人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就此作罢。所以后代阅读历史的人看到这一节时就用这句成语来形容崔杼想使自己的丑事得以掩盖,但实际结果却适得其反的愚蠢做法。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欲盖弥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醋海翻波 | |
风流人物 |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从俗就简 |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
刚正不阿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
致远恐泥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不二法门 | 《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
四书五经 | 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
奇才异能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
绳锯木断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